蚌埠纹染娱乐有限公司

新聞資訊

每周金融政策資訊2021.6.4

發布日期:2021-06-04     來源: 本站     點擊次數: 1439次

 

一、宏觀經濟

(一)PPI沖高見頂,投資繼續上行

(二)碳中和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與應對

1.和有利于在全球“綠色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 倒逼能源和經濟轉型升級

2.碳中和背景下,國際碳排放摩擦和碳稅壁壘將增加

3.我國經濟低碳轉型將帶來高碳產品出口減少,帶動低碳產業

4.碳減排背景下,外貿新變化對商業銀行的挑戰與機遇

5.對策建議

(三)時政資訊

1.銀保監會:“花唄”“借唄”將成為螞蟻消金專屬產品

2.日本:福島核電站再現核廢棄物泄漏

3.商務部:中美經貿領域已開始正常溝通

二、貨幣政策

1.財政部下達2021年新增地方債限額4.26萬億元

2.凈融資創新低的城投和內卷的債券圈

3.利率方向

三、產業動態

(一)煤炭資訊

1.煤炭價格

2.價格走向分析

3.金融機構要加快投融資結構低碳轉型步伐

4.煤矸石處置方式亟待整改

(二)清潔能源

1.推進清潔能源轉型迫在眉睫“綠色航運”未來可期

2.支持京津冀自貿區參與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海南將建設清潔能源島

3.新能源發電大有可為,四部委發文確定數據中心建設方案

四、行業關注

1.上海票據交易所發布發展規劃(2021-2023年)

2.銀保監會:將防止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作為常態化監管

3.2021年已公布4859家非正常經營租賃公司,超2020年總量2倍


一、宏觀經濟

(一)PPI沖高見頂,投資繼續上行

整體來看,5月經濟環比動能進一步回升,制造業復蘇進程推進,房地產投資和出口有較強韌性,基建反彈也即將開啟。價格方面,PPI同比增速沖高見頂,考慮到監管層持續釋放保供穩價信號,預計未來PPI環比漲幅有望放緩,緩解下游盈利壓力。經濟在穩中求進的政策總基調下邁向更高水平均衡,社融增速溫和回落,貨幣政策邊際微松,護航經濟復蘇。

5月核心數據預測:通脹,CPI溫和回升,PPI沖高見頂。CPI同比預計回升至1.4%,食品價格跌幅延續,非食品價格小幅回升。PPI方面,近期監管層持續釋放大宗商品保供穩價信號,5月黑色、有色商品價格先升后降,但中樞仍然延續上行,環比漲幅較上月進一步擴大,預計PPI同比將快速走高至8.5%左右。考慮到國內黑色系商品價格回歸理性,未來PPI環比漲幅有望放緩,疊加低基數效應消退,6月起預計PPI同比大概率回落。

社融:預計5月新增社融2.1萬億元,對應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約為11.1%。表內融資部分,企業中長期融資需求短期內難以明顯收縮,預計5月表內信貸約在1.36萬億左右。表外融資部分,5月銀票轉貼現利率延續下行走勢,預計表外融資仍將延續收縮態勢。預計5月社融新增2.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少增1.1萬億元;對應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約為11.1%,較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

實體:5月,經濟動能環比繼續上行,制造業暖、房地產強、出口旺。5月,預計經濟沿著復蘇進程繼續推進,固定資產投資受到制造業的拉動,環比動能進一步提高,出口依然受到海外供需缺口的支撐,維持在高增長區間,消費則維持溫和復蘇的態勢。4月基建增速雖然不及預期,但是今年財政支出進度整體后移,基建反彈在即。綜上,預計固投累計增速16.8%;消費單月同比增速預計12.4%;出口依然維持在高增長區間,預計單月增速37%。

生產:5月,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9.2%,相比2019年同期兩年平均增速為6.8%。5月工業生產總體延續前期景氣態勢,但強度邊際放緩。一方面,工業品價格繼續上漲,激發上中游工業企業生產熱情;另一方面,從高頻數據來看,5月中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粗鋼日均產量237.94萬噸,比上月環比增長2.96%,同比增長15.81%,基本處于穩定生產狀態。展望后續,鋼鐵產量壓降以及環保督察即將展開,后期鋼鐵產量將受到一定影響。

盈利:5月,預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38.6%,相比2019年同期兩年平均增速為17.7%。在工業生產景氣不減,PPI繼續上行,以及企業經營效率持續改善的情況下,預計5月企業盈利繼續維持相對高位,但上下游企業盈利將出現較為明顯的分化現象。

(二)碳中和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與應對

在全球加快推進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國作為“世界工廠”和最大的碳排放國,國 內外的低碳轉型將重塑我國貿易品的成本曲線和市場環境,深刻影響我國進出口規模 和結構。應對碳中和的挑戰和機遇,我國應積極參與國際綠色合作和規則制定,爭取 制定貿易碳規則的主動權;加快低碳技術研發創新,爭取占領碳中和技術高地;加快 國內產業升級和外貿企業低碳轉型。金融機構要降低高碳資產配置,建立低碳投資風 險管理體系,加強綠色金融產品開發與創新。

面對全球變暖帶來的生存環境威脅,減少碳排放和加快經濟低碳轉型勢在必行。 隨著主要經濟體紛紛提出碳中和目標,2021 年后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將明顯加速。我國 作為“世界工廠”和碳排放大國,加快低碳轉型既有利于提高國際話語權,又能倒逼 國內經濟轉型,但國內外碳中和也將沖擊我國外貿規模與結構,對金融機構資產配置 帶來風險。

    1.和有利于在全球“綠色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 倒逼能源和經濟轉型升級

第一,有利于防止關鍵技術“卡脖子”,促進我國在能源轉型競賽中獲得主動權。 近年來,美國為遏制我國發展,不惜在經濟、技術領域打壓制裁我國企業,造成芯片、 光刻機等關鍵技術領域被“卡脖子”,嚴重威脅我國經濟穩定發展?,F階段,碳中和 意味著全球將掀起新的能源革命,歷次能源革命都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使全球利益重 新分配。例如煤炭和石油分別推動英國、美國實現工業經濟騰飛。當前,清潔能源和 碳中和技術已成為新的國際競爭熱點,我國加快碳中和能推動技術研發進步,防止發 達國家壟斷低碳技術,同時有利于搶占碳中和技術競爭的高地和占據有利國際地位, 促進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第二,有利于減少綠色貿易壁壘的沖擊。由于歐美國家碳中和起步較早,出于保 護本國企業和“貿易公平”,或對碳中和進度慢的國家設置綠色貿易壁壘,這將沖擊我國出口穩定性。因而,我國加快碳中和有利于減少貿易摩擦和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

第三,倒逼我國工業體系高質量發展,促進外貿產品升級,為中國制造再次騰飛 創造機遇。一是低碳轉型能帶來新的增長點和新的就業機會,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的重要內容和關鍵支撐。按照清華大學的測算,如果我國實現氣溫升高不超過 2 攝氏 度的目標,2020 年到 2050 年能源系統需要新增投資約 100 萬億元,占 GDP 的 1.5%到 2%1。大規模綠色投資將有力拉動我國經濟增長和帶動居民就業增收。二是低碳轉型能 減少能源消耗和提高生產效率,提高我國制造產品的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促進在低 碳產品國際貿易中建立我國的新競爭優勢。

2.碳中和背景下,國際碳排放摩擦和碳稅壁壘將增加,或出現新一輪制造業轉移,削弱我國出口競爭力

我國作為貿易大國,全球碳中和將對我國進出口產生外溢效應,例如碳排放責任 分擔和發達國家出臺碳關稅都將影響我國外貿穩定發展。

第一,國際貿易中的碳排放轉移或帶來減排責任糾紛和摩擦。在全球化供應鏈和 生產鏈下,內嵌在消費品中的碳排放通過國際貿易實現了轉移。比如,發展中國家通 常出口高能耗高污染產品,進口歐美發達國家的低污染、高附加值產品,帶來發展中 國家環境成本逆差(圖 1),也造成出口國和進口國之間的碳減排負擔不平衡。當前,全球碳中和步伐加快,以中國為主的出口型經濟體將面臨沉重的減排壓力,未來出口 國或要求進口國承擔更多的碳排放責任,可能增加國際間碳排放責任糾紛和貿易摩擦。

第二,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將增多,沖擊自由貿易體系,我國高碳出口或明顯 下降。歐盟、英國等發達國家的碳中和起步較早,低碳技術應用和設備更新推高了企 業生產成本,為保護本國企業和實現所謂的“公平貿易”和“公平競爭”,發達國家 可能采取進口替代和出臺碳關稅,或提高環保標準,對未達標的商品和服務貿易設置 障礙。例如,歐盟推出了“碳邊境調節機制”,對減排進程較慢國家的商品征稅,或 將建立起新的貿易壁壘,增加出口國的成本。同時這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競相施加碳稅,沖擊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碳關稅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或不亞于中美貿易戰的沖擊。我國出口產品附加值低、碳排放高,是貿易隱含碳排放的凈出口國。從短期來看,碳關稅將影響我國出口商品 的競爭力,尤其是沖擊焦炭、石油冶煉、鋼鐵、紡織業、服裝等產業。相比之下,歐 盟等發達國家的低碳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所上升,利好其出口增長。總的來 看,碳關稅可能造成我國高碳商品出口明顯減少,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地位和競爭力 下降。

第三,碳中和或引發新一輪的制造業轉移。一方面,隨著歐盟、美國等加快能源 結構轉型與碳中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將大幅推升企業生產成本,或帶來新一輪制 造業向外轉移,重塑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帶動全球貿易流發生轉變。另一方面,對我國來說,碳中和疊加勞動力短缺和原材料漲價,我國高碳行業或加快向東南亞等地區 遷移。當前,部分資源出口型國家和新興市場尚未提出碳中和目標,比如俄羅斯、澳 大利亞和沙特等資源輸出國,越南、印度、印尼等亟待通過工業化加快現代化的國家,在我國加快低碳轉型的背景下,可能部分高碳行業將轉移到原材料產地和環保標準較 低的新興市場。近年來已有不少企業遷移到低成本的東南亞地區,未來國際貿易產業 鏈價值鏈或走向區域化,尤其是在 RCEP 合作框架下,我國與東盟的產業鏈聯系將更加 緊密,工業品出口地或逐步轉向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地區,將使我國面臨出口訂單外流 和出口額下降。

3.我國經濟低碳轉型將帶來高碳產品出口減少,帶動低碳產業

發展和相關商品出口增長除了受國際碳中和的溢出效應影響外,我國加快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也將帶動進出口結構和規模發生新變化。

第一,為加快碳達峰碳中和,我國或將調整出口策略,減少中低端的高碳工業品出口。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嚴格控制火電、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高排放行業新增產能,對排污量大、影響范圍廣的行業采取限產停產,整合壓縮高排放高污染行業的過剩產能。在減排壓力增大和資源與環境高度受限的情況下,我國沒有必要繼續大量出口普通工業品。未來短期內,我國工業品生產或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鋼鐵、玻璃、鋁制品等高碳排放的工業品出口規模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我國經濟低碳轉型在短期內將削弱自身出口競爭力,帶來出口結構變化。現階段,我國出口依靠規模效應和產業鏈配套能力在國際市場仍保持成本競爭優勢,但隨著多數工業企業面臨低碳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購買碳排放指標等新增成本,不可避免地帶來企業成本上升,重塑高碳行業的成本曲線,尤其是對金屬機械及運輸設備、輕紡、石化、重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企業影響深重(圖 2)。

具體從鋼鐵行業的出口結構變化來看,碳減排目標下,一是中低端鋼鐵產品出口將明顯減少。2020 年受疫情沖擊,我國鋼材類、石油類等高碳產品出口占比大幅下降,盡管 2020 年下半年我國出口持續超預期增長,2021 年以來全球經濟加快復蘇,但我國高碳出口品占比并未明顯回升(圖 3)。同時,近期政府大幅壓縮粗鋼產量和提高一般鋼材出口門檻及取消出口退稅,這將每年減少 3000 多萬噸的鋼鐵出口。二是高端鋼鐵出口將保持增長。政府鼓勵高端鋼鐵產品繼續參與國際競爭,保留了對電工鋼、汽車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鋼材產品的出口退稅,這有助于增加我國高端鋼材出口,倒逼鋼鐵行業向低碳、高附加值方向轉型,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第二,低碳產業集群將快速發展,低碳產品出口增速將有所加快。當前,我國已經在光伏發電、太陽能發電、電池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積累了市場優勢。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氫能生產國和消費國,生產了全球超過一半的電動汽車和超過 60%的動力電池,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均為世界第一。未來,我國利用現有優勢的同時,能依托完備的工業體系加快低碳技術研發和產品制造,促進我國低碳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并發揮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促進我國清潔能源技術和產品出口增加。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 2050 年全球近 90%的發電量來自可再生能源,其中風能和光伏發電合計占近 70%,這將帶來可觀的投資需求,利好我國出口光伏、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設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產品。比如,近年來,我國風力發電機組的出口額已呈快速增長態勢(圖 4)。

第三,我國引進低碳技術和進口設備將有所增加,對化石燃料進口將有所減少,能源本地化水平提高。一是為彌補技術短板,我國將加大進口低碳技術和設備的力度。盡管目前我國在全球能源技術研究、開發和示范方面的份額上升,在關鍵領域的技術 差距也在縮小,但目前一些核心能源技術仍集中在少數 OECD 國家。比如日本在燃料電 池研究中占主導地位,歐洲在供應和存儲低碳氫2方面處于領先。我國加快低碳技術研 發和產業改造需要做好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未來我國引進低碳技術服 務、進口減排設備的規模或有所增加。二是我國清潔能源的自給能力將逐步提高,化 石能源進口依存度或下降。在全球推動碳中和下,預計到 2050 年全球能源需求將比現 階段減少約 8%,屆時全球近 90%的發電量來自可再生能源3。作為化石能源進口大國, 未來,我國將加快開發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進口,這將帶動進口規模變化和結構變遷。我國煤炭工業協會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國的煤炭消費量將控制在每年 42 億噸左右。這意味著“十四五”時期,我國每年煤炭進口量可能不超過 1 億噸,與 2020 年 進口 3.04 億噸相比,未來煤炭進口將明顯減少。同時,減少化石能源進口有利于將資 金用于國內,促進國內非化石能源產業發展,帶動產業鏈、價值鏈上下游構建清潔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4.碳減排背景下,外貿新變化對商業銀行的挑戰與機遇

商業銀行服務于大量參與國際貿易分工的企業,未來,隨著高碳排行業出口減少 和我國外貿結構變化,以及高碳行業轉型和低碳改造,銀行將迎來大量綠色轉型投資 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資產擱淺、不良率上升和行業競爭加劇等挑戰。

1)低碳投資機會增多,發展碳金融的空間廣闊

第一,碳中和為銀行帶來大量綠色投融資機遇。我國作為“世界工廠”,高碳行 業的低碳轉型將對企業進出口產生全方位影響,尤其是外貿企業面臨國內外壓力,加 快轉型的動力將進一步增強,銀行在這些領域的投資機會增多。據國際能源署測算, 為達成碳中和目標,2060 年前我國在脫碳進程中需進行高達 127-192 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相當于平均每年投資 3.2 萬億元-4.8 萬億元4,這為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了 大量投資機會。同時,當前我國綠色金融供給和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缺口(圖 5),需 要銀行積極提高綠色金融業務占比。

第二,全球碳市場加快建設和碳排放權國際貿易發展下,碳金融增長空間廣闊。 除了歐盟最早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外,近年來英國、中國、德國的碳排放交易體系陸 續啟動。截至 2021 年一季度,全球 18%的排放量納入各地的碳市場,其中,中國納入 排放量占比 6.4%,德國 0.74%,英國 0.3%。隨著全球碳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各國間的 碳排放權交易成為一種新的國際貿易形式,也會推動碳金融發展?,F階段歐美碳金融 創新產品豐富,包括期貨、期權、質押貸款、債券、國際碳保理融資等。相比之下,我國部分碳市場只有碳現貨交易,這意味著銀行等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的空間廣闊, 包括發行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綠色理財產品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等業務。

2)銀行面臨的資產風險增加或影響利潤增長,銀行業對優質資產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第一,高碳行業出口減少和低碳轉型帶來利潤下降和資產擱淺,銀行或面臨不良資產增加與貿易金融業務沖擊。一是部分高碳行業產能壓縮和出口減少,營收降低或 增加企業流動性風險,進而帶來銀行資產風險。二是高碳行業外貿活動減少,沖擊銀 行的跨境貿易信貸、支付結算、外匯套期保值等金融業務。由于鋼鐵、電解鋁、煤炭 產品等產品的進出口的數量大、金額高,因而對銀行貿易金融業務會產生不可忽視的 沖擊。三是部分碳強度高的行業面臨資產擱淺風險,或增加銀行壞賬規模。碳達峰碳 中和目標下,鋼鐵、氧化鋁、石化、水泥、平面玻璃等高碳行業資產可能會過早減值、 貶值或轉換為負債,疊加這類行業生產受限、出口減少和盈利能力下降,或帶來銀行 不良資產增加。

第二,部分外貿企業低碳轉型的風險較高,銀行業對優質資產的競爭加劇。盡管 未來銀行投資的外貿企業將加快低碳轉型,但一方面,能源結構轉型下煤炭、石油相 關產業不可避免地出現市場份額逐步降低,這意味著銀行可投資的傳統行業規模將呈 縮減態勢。另一方面,綠色投資的風險較高。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技術驅 動,當前我國在碳捕捉、碳封存等方面還存在技術短板,同時不少低碳技術尚未商業 化落地,因而未來企業投資低碳技術研發、設備升級改造產生投資失敗的風險較高。 考慮到對綠色項目進行風險評估和資產定價難度,短期內,銀行或更青睞風險較低的 優質投資項目,但這將加劇行銀行同業間的業務競爭。

5.對策建議

第一,加強國際和區域合作,完善低碳減排領域的合作機制。一是加強我國與歐 美國家的對話合作,加大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產業和技術合作。積極參加雙邊、多邊 貿易協定談判,探索建立國際貿易中的碳排放標準和規則,達成貿易協議,防止碳邊 境稅擴展為全球綠色貿易壁壘。二是加強區域低碳合作,積極推進減排責任公平合理。通過一帶一路綠色投資,零碳低碳技術貿易等方式,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綠色 產能、綠色資本、綠色貿易等方面的合作廣度和深度。同時加強與東盟在綠色低碳發 展、國際氣候問題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和政策協調,更好地反映發展中國家的訴求,推 動碳排放進口國承擔更大的責任,促進發達國家向貿易伙伴傳播綠色技術。

第二,加快完善國內綠色制度體系,加強低碳技術研發創新。未來,發達國家 “碳關稅”機制落地表明全球正在形成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新國際貿易體系和產業競 爭格局。無論是主動調整還是被動轉變,都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格局轉變必將發生。 我國面臨的當務之急,一是盡快建立中國自身的“碳交易”“碳定價”等綠色發展的 制度體系,以便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二是加快低碳技術研發創新,盡快占領 碳中和技術高地??萍紕撔率峭瑫r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 也是我國搶占國際低碳技術高地的需要。要加快編制碳中和戰略規劃,鼓勵碳捕集、 利用和封存等綠色原始技術創新,加快部署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項目、二氧化碳 用作原料生產化工產品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開展碳中和試點和項目開 發,生產更多以碳匯為主的生態產品,推進綠碳增匯行動。

第三,加快產業升級,增加貿易產品附加值,加快推動外貿企業低碳轉型。一是 從縮小我國環境成本逆差角度來講,要進一步加快產業升級,增加科技創新和技術研 發投入,降低工業生產的環境代價,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二是轉變貿易增長方式, 利用我國作為主要工業品出口國的地位,發展環境友好型貿易,減少碳排放。三是出 臺刺激措施和完善法律,加強外貿企業實施減排。例如對環境友好型外貿企業增加退 稅,通過制定嚴格的環境法律,促使高污染企業采用節能生產流程。四是推動對經濟 增長拉動作用強但高耗能的行業實現綠色升級,鼓勵建立綠色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加 強低碳工業材料的創新、生產工藝的創新,實現產業鏈與工業布局的再造,創造可持 續的生活方式等。

第四,商業銀行業務要向低碳產業傾斜,加大對氣候投融資的支持。一是進一步 降低高碳資產配置,支持綠色低碳轉型。對已有高碳資產要加快清收,未來要緊跟國 際政策,降低對傳統高碳產業的信貸資產配置。適度增加對高碳企業低碳轉型的融資 支持,彌補綠色低碳轉型的資金缺口。二是逐步建立全面的氣候環境風險管理體系。 增強對低碳轉型企業的風險識別,提高投資安全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強前瞻性業務布 局,創新碳金融產品服務,增強業務競爭力。加大發行綠色債券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 用以支持綠色項目建設。在完善風險管理體系的前提下,增加綠色信貸供給規模,加強對綠色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發行綠色理財產品,通過投資產品普及公眾的綠色發展意識。

(三)時政新聞

1、銀保監會:“花唄”“借唄”將成為螞蟻消金專屬產品

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獲批開業 。銀保監會非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整改方案,螞蟻集團應在螞蟻消費金融公司開業6個月內完成“花唄”“借唄”的品牌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后,“花唄”“借唄”將成為螞蟻消費金融公司的專屬消費信貸產品。

2、日本:福島核電站再現核廢棄物泄漏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在福島核電站內再次發現核廢棄物集裝箱泄漏,泄漏污水的放射性銫濃度超過正常標準的76倍。汪文斌表示,日方在未窮盡安全處置手段、未全面公開相關信息、未與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充分協商的情況下,單方面決定將核污染水排入海洋,這是極不負責的自私輕率之舉。

3、商務部:中美經貿領域已開始正常溝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分別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和財長耶倫視頻通話。在兩次通話中,雙方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態度,就中美經貿關系、宏觀形勢、國內政策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二、貨幣政策

1.財政部下達2021年新增地方債限額4.26萬億元

近日,財政部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發布的2021年5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情況。

經國務院批準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財政部下達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42676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800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34676億元。1-5月,各地已組織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9465億元,其中,9351億元使用2021年債務限額,完成已下達債務限額的21.91%(一般債券3625億元,完成45.31%;專項債券5726億元,完成16.51%);114億元使用2020年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銀行風險專項債券結轉額度。組織發行地方政府再融資債券15998億元(一般債券10134億元,專項債券5864億元)。

——從發行利率看,平均利率3.43%。一般債券平均利率3.32%,專項債券平均利率3.54%。各地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1年期利率為2.59%,2年期利率在2.85%—2.90%之間,3年期利率在2.99%—3.03%之間,5年期利率在3.15%—3.23%之間,7年期利率在3.28%—3.40%之間,10年期利率在3.33%—3.43%之間,15年期利率在3.68%—3.78%之間,20年期利率在3.80%—3.90%之間,30年期利率在3.83%—3.91%之間。

——從資金投向看,新增一般債券分別用于醫療衛生、教育等社會事業529.31億元,交通基礎設施431.14億元,鄉村振興、農林水420.39億元,市政建設411.71億元,棚改、老舊小區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156.56億元,生態建設、環境保護127.45億元,自然災害及其他104.89億元。新增專項債券分別用于市政及產業園區基礎設施1094.24億元,棚改、老舊小區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677.70億元,醫療衛生、教育等社會事業670.08億元,交通基礎設施618.82億元,鄉村振興、農林水170.89億元,生態建設、環境保護131.61億元,物流、能源基礎設施及其他156.53億元。(財政部)

2.凈融資創新低的城投和內卷的債券圈

今年5月城投企業的債券市場凈融資額為-1041億元,創下了有史以來城投企業單月凈融資最低水平,未來主承銷商和投資人兩個群體的內卷程度恐怕進一步加劇。

對于主承銷商,尤其是證券公司主承而言,承銷費收入主要來自于城投企業,承攬團隊年底考核結果和城投發債節奏緊密綁定在一起。城投企業的債券發行動機可以分為新增發行和借新還舊兩大類,新增發行受到地方政府負債率剛性控制和控制隱性負債的大環境約束,現在是越來越難;未來存量城投的借新還舊是承銷商的基本盤,而凈融資額如果持續下行,那意味著城投公司是自己掏錢(無論是來自于財政還是銀行貸款)把債券還上不再新發。新增難做,存量蛋糕又在不斷萎縮,2020年的債券投行大牛市還新招進來不少應屆生和承攬團隊,存量博弈必然導致的結果就是刀刃向內的內卷競爭,鎖價發行,地板價承銷費恐再現江湖。

對于機構投資人,尤其是以配置信用為主的資管類投資機構而言,優質城投永遠是最重要的配置基本盤。在信用收縮的市場環境下,機構信評東三省、云貴津區域”一刀切“成為常態,資金都一窩蜂涌向江浙川渝等南宋版圖地區。但是最近這些區域的城投融資卻在持續收縮,疊加投資機構高度一致的內卷區域偏好,就是這些區域信用債的利差不斷向下,就連私募債這種流動性極差還無法質押的品種溢價都被壓縮到20bp左右的水平。面對剛性的負債成本,資管投資經理們只得加入搶券大軍。哪怕未來利率上行,但當下主要矛盾還是先把負債端成本給cover掉。

債券公募基金也有望乘著南向通東風,擁抱業務藍海,推出高收益的中資美元債產品,改變現在機構投資者獨大的畸形持有人結構局面。個人投資者還是看重絕對收益,現在的尷尬的收益率讓債券基金被固收+和權益基金按在地上摩擦,難有出頭之日。(債市邦)

3.關于利率,這場會議指明方向

6月1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以下簡稱“利率自律機制”)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要持續發揮利率自律機制重要作用,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要優化存款利率監管,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引導金融機構自主合理定價;以及要積極推動金融機構美元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等。

“從會議內容來看,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是其中一個重要關注點,核心是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眹医鹑谂c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銀行貸款利率明顯下降,但受存款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銀行存款成本剛性問題依然突出。隨著金融管理部門持續強化存款管理,保本理財、結構性存款、互聯網存款等業務得到大規模整頓。這一系列措施實際上是為了穩定銀行存款資金成本,進而鞏固貸款實際利率水平下降成果,為實體經濟創造良好的金融條件。

去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高度關注優化存款利率監管。人民銀行去年3月份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機構要嚴格執行存款利率和計結息管理規定。同時,央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維護存款市場有序競爭。主要措施包括督促整改不規范存款創新產品,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加強對異地存款管理等。

央行持續強化存款管理有何深意?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強化國內存款市場管理,規范金融機構存款負債行為,有助于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為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拓展空間。另外,規范存款業務也可以為深化存款利率改革創造良好條件。

優化存款利率監管,向實體經濟讓利是今年金融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繼續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然而,凈息差收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銀行讓利空間。數據顯示,2020年末,商業銀行的凈息差比上年末下降了10個基點。

“銀行貸款利率要降低,但負債成本存在剛性,銀行息差收窄就會比較嚴重,特別是農商行等中小銀行的可持續經營能力會因此受到影響。”曾剛表示,通過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引導金融機構自主合理定價,能夠穩定好銀行存款成本,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這對于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很有必要。

2019年8月,央行決定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邁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會議認為,近年來,人民銀行深入推進LPR改革,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動實際貸款利率明顯降低,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

正確評估LPR政策效果,要更多關注其對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作用。改革以來,LPR已成為銀行貸款利率定價的主要參考,并已內化到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中,原有的貸款利率隱性下限被完全打破,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有效疏通,“MLF利率—LPR—貸款利率”的利率傳導機制得到充分體現。

可以看到,LPR改革之后,企業融資成本有了明顯下降?!?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3月份,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10%,保持在歷史低位。其中,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63%,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

同時,LPR改革也有效地推動了存款利率市場化。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表示,LPR改革推動了貸款利率明顯下行,為了與資產收益相匹配,銀行就會適當降低存款利率,通過提高存款利率來“攬儲”的動力也會隨之下降,從而引導存款利率下行。

2015年,央行取消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上限限制,中國的存款利率上下限已經放開,銀行可以自主浮動定價。此前央行表示,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整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要長期保留。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鄭忱陽表示,存款利率定價具有較強的外部性,存款基準利率有助于維持存款市場的良性競爭,長期保留存款基準利率是中國利率市場化分步走、漸進式改革的重要體現。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于2021年3月5日發布公告,對LIBOR退出的有關安排予以明確,意味著相關金融合約的定價基準轉換工作將正式啟動。根據FCA公告,美元LIBOR的1W、2M期限品種將于2021年12月31日后永久終止發布,其他期限品種也將于2023年6月30日后永久終止發布或失去代表性。

據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介紹,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LIBOR的報價操縱問題引起市場和監管關注。2014年,美聯儲成立ARRC尋找新的替代利率,2018年紐聯儲正式發布SOFR。目前,與SOFR掛鉤的金融產品規模有3萬億美元,而與LIBOR掛鉤的金融產品規模則約為150萬億美元。

不過,業內專家表示,當前,定價基準由LIBOR轉換為SOFR還面臨很多挑戰,未來還應繼續關注。(金融時報)

三、產業動態

(一)煤炭資訊

QQ截圖20210609171124.jpg 

1.煤炭價格


   2.價格走向分析

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24日發布的最新一期綜合交易價格指數為160.09點,環比上漲4.67%,自4月12日后連續6期上漲。具體來看,動力煤指數144.71點,環比上漲4.21%;煉焦用精煤指數177.71點,環比上漲1.07%;噴吹用精煤指數186.45點,環比上漲0.53%;化工用原料煤指數157.78點,環比上漲29.12%。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分析認為,煤炭行業保供穩價政策調控力度持續加大,部分產地煤價高位回調,業內觀望情緒持續升溫,預期后期煤價將會逐步趨穩回調;焦企噸焦盈利持續增加,焦炭市場延續強勢,第七輪提漲全面落地,部分焦企開啟提漲第八輪;化肥化工行業開工意愿較強,化工企業原料煤拉運需求持續釋放,疊加電力、建材、冶金等終端耗煤企業采購積極等因素,國內無煙塊煤市場延續偏強走勢。(來源:新浪網)

   3.金融機構要加快投融資結構低碳轉型步伐

5月29日,中國工商銀行(5.150, -0.04, -0.77%)首席經濟學家周月秋在國際金融論壇(IFF)2021年春季會議上建議,金融機構要加快投融資結構低碳轉型步伐。在境內,要持續擴大綠色投融資占比,制定碳中和計劃,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幫助股東、客戶、供應鏈上下游實現節能減排。在境外,工商銀行將按東道國自主原則、可再生能源優先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成本可負擔原則支持境外能源項目,支持低碳技術開發與應用。持續提升綠色貸款余額,力爭2030年末可再生能源投融資余額較2020年末增加一倍,并設立逐步退出煤炭融資的路徑圖和時間表。(來源:新浪網)

     4.煤矸石處置方式亟待整改

“隨著煤炭產能進一步集中,原煤洗選比例提高,現有資源化利用處理能力極其有限,煤矸石堆存利用問題將更加突出。”張紹強呼吁,重視煤矸石的科學處置。張紹強稱,在煤矸石組分中,接近一半是難以利用的砂巖、石灰巖,只能進行堆存或充填,剩余屬于頁巖類的矸石才可能具備資源化利用價值。“后者主要用于生產利廢建材等,但是生產成本高、基建投資大。而且多數煤礦遠離消費中心,即便做出建材產品,還要解決運輸成本、市場消納問題,經濟效益很差。華東地區利用情況相對較好,主要占據區位優勢,加上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對建材需求旺盛。因此,必須客觀對待煤矸石綜合利用途徑,既需嚴格要求,也不可夸大作用?!?/span>

 周宏春認為,在煤礦項目新建、改擴建之初,首先從源頭把關、科學論證,要求企業配套煤矸石綜合利用生產線,加大對煤矸石利用技術的開發力度。在生產過程中,建立煤矸石處理和綜合利用體系,加大環保、稅收綜合執法力度,完善以生產者責任延伸的法律制度,倒逼企業提高煤矸石綜合利用率。“以市場為導向,擴展煤矸石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產品等領域的應用,加大治理和綜合利用技術推廣力度,提高煤矸石資源化利用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span>

“我不建議逼迫煤礦把選煤廠搬到井下,或者把費力分選出來的洗泥、煤泥再摻混在動力煤中流向社會。僅靠環保政策高壓,并不能從根本解決處置難題?!睆埥B強提出,“井下充填”是目前最可靠、最徹底、監管成本最低的處置方式,核心問題在于成本問題,“井下充填技術、工藝、裝備已經成熟,若能由政策解決一點、煤礦消化一點、用戶承擔一點,高昂成本即可分攤。對此,建議國家按照原煤產量征收煤矸石治理基金,對開展井下充填的礦井予以返還和補貼,保證公平負擔,調動礦井積極性?!保▉碓矗荷轿髅禾恐軋螅?/span>

(二)清潔能源

1.推進清潔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 —“綠色航運”未來可期

多國加入脫碳大潮。國際海事組織(IMO)于2018年通過《IMO船舶溫室氣體減排初步戰略》,制定了航運業在2008年基準上,至2030年碳排放強度降低40%,2050年溫室氣體年度總排放量降低50%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各國紛紛加入脫碳大潮。

 從技術層面減排,各國主要在替代能源研發和船舶脫碳改造上發力。在能源研發上,中國、印度和新加坡已引導或參與了甲醇作為船舶燃料的研究;日本正在研究使用甲烷化技術生產合成的船舶燃料;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為研發氨動力船舶提供千萬歐元支持。在硬件改造上,中國在新造船舶中優化設計線型,并采用高效螺旋槳及節能裝置以降低油耗;日本正從提高捕集率、降低成本、減小尺寸等方面優化船載二氧化碳捕集系統。

 從市場層面減排,歐盟決定從2022年起將國際航運的溫室氣體排放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此后??吭跉W洲港口的5000總噸以上的船舶或將成為實施對象;英國近期公布的第6個碳預算首次將本國國際航運排放納入排放份額;挪威制定了長期的補貼和稅收優惠計劃,以鼓勵購置環境友好型船舶。

從運營層面減排,中國航運企業推出“改進操作效率”(IOP)項目,旨在提高船舶港口直靠率及在港操作效率,壓縮船舶在港時間以減少污染;法國提出針對油船和散貨船的限速計劃,旨在到2025年將此類船舶航速降至12節,預計將降低18%的燃料消耗;美國推行“綠色港口政策”,要求靠港船舶關閉發動機,改用岸電以改善空氣質量。(來源:新浪網)

2.八部門發文:支持京津冀自貿區參與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 海南將建設清潔能源島

近日,生態環境部聯合商務部、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能源局、林草局發布《關于加強自由貿易試驗區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自貿試驗區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架構,經濟結構和開發格局較為合理,生態環境保護和風險防范水平顯著提升,能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支持北京、天津、河北自貿試驗區參與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市場建設,開展生態環境治理合作,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來源:新浪網)

3.新能源發電大有可為,四部委發文確定數據中心建設方案

2021年5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布局建設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重點推動在數據中心布局、網絡、電力、能耗、算力、數據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跨區域的國家樞紐節點,原則上布局不超過2個集群。而貴州、 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單一行政區域的國家樞紐節點,原則上布局1個集群。集群應注重集約化發展,明確數據中心建設規模、節能水平、上架率等準入標準,避免盲目投資建設。

國家四部委聯合發文對數據中心進行規劃,是因為數據中心在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占比已經達到2%,并且還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解決數據中心的高能耗問題,鼓勵可再生能源電站與之配套發展,從根本目的上看,是為了節能降耗的同時,推動我國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來源:新浪網)

四、行業關注

1. 上海票據交易所發布發展規劃(2021-2023年)

近日,萬聯網記者獲悉,上海票據交易所(以下簡稱票交所)于6月1日通過票交所官網發布了《上海票據交易所發布發展規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從2017-2020年發展規劃實施情況回顧、票據市場分析、發展環境、發展目標、發展規劃五大方面展開,提出要發展成為高標準的票據市場基礎設施,要圍繞票據全生命周期穩妥創新,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下票據市場新優勢。

《規劃》指出,票交所已圓滿完成《上海票據交易所發展規劃(2017-2020年)》確立的各項任務,包括基本建成安全穩定高效的系統架構,形成票據全生命周期產品創新“閉環”等,同時完善了票據市場風險防控機制、提供了多元化市場服務機制。

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票據市場業務總量穩步增長,2017年至2020年年均增長15.4%,2020年業務總量超過148萬億元。其中票據承兌和背書年均增長23.6%,貼現年均增長23.3%,2020年末票據承兌余額14.09萬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比重為4.95%;票據貼現余額8.78萬億元,占同期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的比重為8.10%;全年票據市場交易量64.09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22.83%。(來源:供應鏈金融)

2.銀保監會:將防止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作為常態化監管

6月1日,銀保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前期針對一些城市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的苗頭,銀保監會會同住建部、人民銀行采取措施,保持監管的高壓態勢,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一是明確監管要求、二是組織專項排查、三是開展專項推動落實工作。

近年來,銀保監會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緊緊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堅決貫徹房地產長效機制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一是管好銀行業資金閘門、二是因城施策,積極落實差別化房地產信貸政策、三是嚴厲懲治違法違規行為。(來源:供應鏈金融)

3. 2021年已公布4859家非正常經營租賃公司,超2020年總量2倍

2021年5月24日,天津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對市金融局印發的失信約束措施開展清理工作。經研究,對《融資租賃公司“黑名單”制度》(津金監局〔2019〕15號)宣布廢止。

在此之前,2021年5月14日,大連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公布了大連市第一批“失聯”融資租賃公司名單。名單中有907家名稱含“融資租賃”字樣或者經營范圍含融資租賃業務的企業無法取得聯系,即公司處于“失聯”狀態。

據零壹租賃智庫不完全統計,2021年截止至今,全國共有17批非正常經營類融資租賃公司名單公布,涉及4859家融資租賃公司。